“蓝色”意味着什么?蓝色意味着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放眼世界,海洋生产力的竞争,已上升为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纵观国内,我国正在构建海上丝绸之路,一个海洋大国正摆正船头向海洋强国全速开进。遥望辽宁,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三个中心”的建设加快,大连已经成为引领东北对外开放的龙头和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引擎。作为中国轴承之都、东北县域经济排头兵、辽南工业重镇的瓦房店,工业是瓦房店的强市之基,轴承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标志。但是,瓦房店未来的优势在哪里?城市发展路径将通向何方?轴承是我市的优势,但更大的优势是我们所特有的海洋优势,是我们拥有的461公里海岸线。
近年来,瓦房店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发挥优势,转身向海,面海发展,以太平湾港开发建设为龙头,以沿海重要乡镇为节点,逐步打造龙头高昂、珍珠闪耀的黄金海岸,形成了以点带面、以面连带发展的蓝色经济带,为瓦房店城市转型、经济提质增效打开了一条新出路。太平湾的开发建设,蓝色经济带的快速崛起,改变了瓦房店以往“靠海不吃海,近海不面海”的发展局面,打破了瓦房店有海无港的历史,这既是瓦房店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的战略举措,也是瓦房店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实现战略转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打造蓝色经济带不仅代表着我们这座城市未来的方向,镌刻着瓦房店港口城市的梦想,更承载着瓦房店人的美好未来。
聚力推进太平湾开发。打造蓝色经济带,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核心在于产业,重点在港口优势的发挥。太平湾作为大连全域城市化的重要节点、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立足辽宁、面向东北、辐射东北亚”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我们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来研究、谋划、确定太平湾的规划布局,为几十年乃至百年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建成吞吐能力3亿吨的第四代绿色智能创新型港口;要聚集高新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转移主城区产业、承接国际化产业,努力建设国家新型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要在太平湾建设一个新兴的港口城市、智慧城市、节约型城市、花园式城市。
统筹推进蓝色经济带建设。全力抢抓东北新一轮振兴机遇,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加快“一区一带”建设,努力实现资源互补、布局互联、产业互动,推动蓝色经济带多点崛起。谢屯镇要以香洲田园城为重点,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以休闲旅游、养老宜居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高端旅游目的地。仙浴湾镇要以推进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为契机,打造特色鲜明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要以核电项目为牵引,推进温海水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将军石要以现有的设施资源为依托,推动文化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冷链物流、海洋产业基地。李官镇要以推进大白鲸世界海岸城项目为突破,努力建设好大连“北大门”。龙门旅游度假区要以温泉等项目为带动,深度开发温泉、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温泉小镇。我们要通过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步入面海发展由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的新时代,使蓝色经济带成为与“轴承之都”品牌遥相呼应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建设模式,理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优化配置公共资源,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又要充分发挥大连港集团的企业主体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按照政府确定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推动太平湾沿海经济区开发建设。坚持港产城联动,紧紧扭住建设新港口、聚集新产业、发展新城区三大关键,合纵连横各方资源,强力推进功能构建,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坚持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同步抓,并使其深度融合;工业化、城镇化协调抓,并促其良性互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抓,并使其相互协调。通过四化一起抓,使其在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相互协调中共同发展。
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用海更要护海。在发展海洋经济、打造蓝色经济带的过程中,要编制好蓝色经济带发展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开发利用岸线、海域资源,加强生态保护,推进土地、海域资源的集中集约利用。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制度,实施一批海陆污染同防同治工程,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开发、综合管理能力。同时,按照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的要求,推进海陆一体化发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