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迎来了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所谓最好的时期,是指90年代之后,无论中职和高职都有了快速的成长。现阶段中国已经创造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回答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将巨大的人口包袱转变成优质的劳动大军的问题。
所谓最关键的时期,是因为同现代化主战场的需求比,同我们需要承担的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任务比,同今天我们正处在新的技术革命前夜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做的还远远不够。中国的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当前新的形势,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勇于突破。
事实上,今天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无论是世界格局,还是技术背景都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职业教育面临着培养规格重新定义的挑战。进入本世纪的时候,我们曾经以我们是世界工厂而自豪。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在我们是世界工厂的框架下来设计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格、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考核标准的。所谓世界工厂,实际上是中国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位置的反映。但是今天,世界格局变了,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进程,中国不再是所谓的世界工厂了。中国本身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和过去以世界工厂的标准要求来要求职业教育,已经完全不同了。
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沿,是“云物大智”技术的时代。这个词虽然不能完全概括新科技革命的主要技术,但它很形象地表达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公共的技术。它们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影响左右着传统职业的生存和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着专业定向重新定义的挑战。
所谓优秀产业大军不仅要有高质量的再现能力,而且还需要高质量的再创能力。否则就不能适应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合格制造到优质制造的伟大转变。因此培养我们的产业大军具有一定的技术革新、改良和应用能力,在今天尤为重要。去年12月,奥巴马政府发表了一个报告,预测未来十年15年有50%的职业会消失。这是因为由于大规模的智能化,原来的一些职业可能在未来几年都会消失,这对今天的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由于“云物大智”技术的介入,劳动的岗位、内容、标准、对体力智力支出的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职业教育面临着课程内容和考核标准的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