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新华网评:绿色生态葬缘何叫好不叫座

发布时间:2016-04-08 09:15:18

浏览量:

分享到:

    张玉胜

  一边是墓地价格的年年攀升,市民抱怨“死不起”;一边是形式多样的绿色生态葬,经济实惠,却屡屡遇冷。如此纠结的殡葬怪象几成近年来的“清明”尴尬。顺应低碳、环保、简约理念的树葬、草坪葬、花坛葬、海葬等绿色生态葬缘何叫好不叫座?让逝者换个“葬法”究竟有多难?个中缘由值得关注与反思。

  生老病死乃人类发展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让逝者安息是人们尊重故人、眷恋亲情的情感表达。人口众多的国度自然要面对数量庞大的亡灵安葬。而传统的坟茔掩埋,让活人与死人争地的矛盾日益凸显。以钢筋水泥构建的硬质墓地,不仅浪费本已有限的土地资源,更严重影响国人的生存环境。推出旨在不留坟茔、不竖墓碑和节约资源的绿色生态葬,体现了殡葬改革的主流方向。日前由民政部等9部门推出《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无疑具有回应民众关切、契合发展大势的积极意义。

  鉴于殡葬改革知易行难的现实国情,践行绿色生态葬需把握好三个关键性环节。一是致力打破旧俗的观念更新。殡葬改革不只是对逝者安葬方式的简单改变,更不啻于一场挑战旧俗的思维革命。导致生态葬遇冷的最大梗阻,就在于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比如,“入土为安”的习俗,“凭吊有物”的考量,讲风水、论排场的厚葬心态等。这就导致许多人把生态葬与“薄葬”划上了等号,惧怕由此担上“不孝”之名。这显然是一种认知误区。常言道“人死如灯灭”。孝道当在生前、祭奠重在人心,铭记其德行、传承其品格、实现其夙愿,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与纪念,只要心诚之至,未必要过分在意徒有表象的外在形式。

  二是营造移风易俗的殡改氛围。习惯成自然的传统陋俗具有顽固性与反复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冲破旧观念、践行生态葬注定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攻坚战、持久战。力倡“魂系生态、叶落归根、回归自然、绿荫后人”的生态安葬理念,着力构建节俭、文明、绿色的殡改氛围,当不失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为弥补宣传不力、氛围不浓的现实短板,不仅需要来自官方、社会及舆论工具的大强度、立体式的广为造势,更需各级政府官员身体力行的“破冰”引领。就像60年前老一辈革命家带头签名倡导火葬一样。正所谓风成于上、化俗于下。党员领导干部以积极姿态践行节地生态安葬,带头丧事简办、低碳祭扫,势必产生具体化、人格化、形象化的示范效应,成为推动绿色生态安葬的无声力量。

  三是完善让利于民的制度设计。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给于生命开始与结束以同等尊重的礼遇,才是完整无憾的以人为本。作为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践行绿色生态葬不能仅仅停留于“倡导”层面,更需着眼于有供给、有标准、有规划、有措施的制度设计与机制建设。尤其是要强化政府主导和公共投入的公益属性与服务功能,以减负、让利和有温度的政策性激励,吸引更多民众的选择和参与。期待早日落地的绿色生态葬,能够成为摒弃陋习、开启新风、畅行环保、优化生态的破题引擎。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绿色生态 新华网 好不 甘肃轨道学校 兰州轨道技校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兰州铁路学校 高薪就业 定向招生 大专 2016年招生简章 地铁专业 高铁乘务专业 乘务员专业

精彩专题 MORE >
升学渠道 荣誉榜单 普高班

新华网评:真扶贫才能发现“真问题”

新华网评:人文景观不能“造史”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