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却无法实现对口就业
是什么阻碍了社工毕业生的职业选择
李华 绘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梁俊华在天涯论坛里看到一个帖子。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就等于失业,为什么不取消这个专业?”问话让梁老师心里一紧。这名学生接着写道:“今年7月份有个学弟加入了我们班级的群,问我们这个专业的前途怎样,我们给出的一致答案是,回去复读吧。我们学习为人们解难题,却没有机会去为人们解难题,甚至连自己的难题都解不了。”不过,这名学生最后说了一句让梁老师稍感宽心的话:“读专科也比上本科强。”虽然有些无奈,但至少学生已意识到,社会工作是一种实务操作性很强的工作,而职业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
不久前,来自全国各高校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教师们汇聚在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共同探讨社会工作教育的改革路向,提高学生和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百万人才缺口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岗位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据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4年,开设社会工作的本科院校有近300所,高职院校50多所,每年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近3万人。尽管发展迅猛,但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全国社工专业人才缺口超过100万人。
人才稀缺,但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却并未立即被补充到紧缺岗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师张斐曾经在20所高职院校中作过调查,她了解到,2014年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接近100%,但在这些毕业生中,只有38.7%的学生的就业岗位与社会工作相关,另有六成多的学生从事的是非社会工作。
“这已经很令人兴奋了。”张斐说。她的兴奋来自于横向数据的对比。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曾透露过,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从事前沿社会工作的比例不到10%。另有山东省的调查数据,社会工作专业本专科学生就业完全对口的比例只有12%。“这样对比来看,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社会工作的比例比本科还是要高出不少。”
已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也有可能流失到其他职业领域。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主任倪赤丹了解,深圳社工年平均流失率一直在22%左右。“职业流动在某种意义上说,对社工机构和社工个人有着积极意义,但流失率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到深圳社会工作机构的稳定与发展,为此深圳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稳定社工人才队伍。”倪赤丹说。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存在专业认同困惑,它既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又影响到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与职业认同。”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教师马海燕分析认为。
理想专业价值观与现实弱势处境的矛盾
作为一个社会人,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光明,渴望爱,不管是基于何种原因进入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当他们在专业学习中接触到平等、尊重、真诚、接纳等充满友爱、关怀的价值理念时,内心都会为之一震,对其充满认同,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技巧去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助人自助”的崇高目标更是激励了无数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单纯就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来看,并不存在认同困惑。”马海燕说。
社会工作作为西方的舶来品,在英美等国早已为人们熟悉,但在我国,民众对它还有些陌生,人们要么把它理解为民政工作的延伸,要么把它理解为自发的志愿者行为。对社会工作者工作内容的不了解和缺乏信任,导致了社会工作难以开展。此外,社会工作者本身的社会地位、职业威望、薪酬待遇也都比较低。马海燕深深感到,这些现实令满怀希望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产生了困惑。“理想中‘高大上’的专业价值观与现实中自身弱势处境相互矛盾,这一矛盾让学生感到困惑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消解着学生的专业认同。”
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马海燕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们只看到缺点、困难和不足,没有发现自身的优势、专业的特色、行业的潜力、社会的变化。虽然目前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课程流于形式,还有一些师生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等同于求职与应聘技巧课,并没有在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践机会少导致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
我国社会工作有一个特点,一直走的是以专业发展引领职业发展的道路,先出现社会工作专业,再出现专业社会工作。倪赤丹认为,这种发展路径带来的弊端就是,社会工作教育过度重视学科自身的完善,而忽略了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必须要回应和解决社会问题。
教师们在授课中都感到,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总体上滞后于社会需求。据了解,社会工作核心课程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等,但当学生进入社会工作机构实习后往往发现,作为一名实务工作者,需要掌握方案策划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与不同资源部门打交道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在现有课程体系中都没有被作为核心教学目标集中体现在具体课程中,而是被分解、碎片化于课程中,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直接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实习阶段表现出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双重不足。
还有校外实习实践,这个锻炼专业能力最好的环节却遭到了学生们最多的吐槽。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师李林子指出,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数量无法满足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要求。据了解,全国注册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只有2452家,除广东、浙江、四川、上海和内蒙古等省市超过100家外,其余省市均仅有几十家。而且不少民办社会工作机构都处于发展初期,自身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尚且不高,就更无法保证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按照国际惯例或标准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了。甚至一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都是娱乐性、辅助性的,比如配合街道、社区开展居民联欢活动等。难怪学生们在实习反思中抱怨:“整天忙于行政性、事务性工作,专业的个案工作无从开展,小组工作沦为了开展游戏活动。”
学历层次低社会工作机构门槛高的无奈
当前高职院校都在推行“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将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相对应,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相一致。此举旨在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拓宽高职学生就业途径。
马海燕介绍说,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在《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实务》三门课程的教材选用上,使用的都是初级或中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的推荐教材,目的是使课程融合程度更高。“我们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反复强调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的重要性,以及课程学习对于提升专业素养与能力、获取职业资格的重要性。”
但是,学生们被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却被一项国家规定吹得烟消云散——本科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可报考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则必须毕业后工作满2年方可报考。这对于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十分不利,因为没有职业资格削弱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利于其在社会工作行业领域获得好的就业机会,一部分学生被迫改行,造成人才的流失。
很多学生对此表示出无奈和困惑:既然职业资格如此重要,既然是课证融合,为何毕业不能考证,还要再等两年?此外,一些民政系统、司法组织、街道办事处,甚至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社团组织,要想进入的话都要参加公务员考试,这又将高职学生拦在了门外。这种无奈和困惑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的认同。
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专业认同的困惑源于多个方面,折射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社工专业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讨会上,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们建议,可以从建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理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机制、探索高职院校创办社会工作机构等方面入手,作为解决学生专业认同困惑的途径。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东校区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501号
联系电话:400-0931-658 网址:http://www.gs-yx.com/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社工 职业选择 毕业生 甘肃轨道,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兰州轨道交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