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人文学者钱理群:课堂是一个抑恶扬善的空间

发布时间:2015-11-02 10:14:21

浏览量:

分享到:

    时代巨变的洪流中,坚守初心,犹如傲骨凌霜。唯有守护最初梦想的毅力和勇气,才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力量。

  2003年11月11日,我们从永安路106号出发,记录这个国家一点一滴的变化。12年后,我们选择了30人——他们无论身处喧嚣躁动,抑或遭遇时代逆流,均以不变的信念应对万变的困局。

  在岁月的年轮中,他们有快意、有消沉,有对酒当歌、有失意彷徨。在一次次的磨砺中,不忘初心,举步向前。

  在这里,时间是对信念的敬意。

  本期人物:钱理群

  钱理群,1939年生。北大知名教授,著名人文学者。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代表作有《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周作人论》等。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得到海内外的重视与尊重。钱理群一直关注教育问题,多有撰述并为此奔走。他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批判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

  本已和老伴默默入住养老院的钱理群,因"卖房养老",触及中国社会的"痛点",再次成为自己所害怕的"公众人物"。

  在养老院,钱理群不只是要看报、读书,锻炼身体,安享晚年,他还一如既往地写作,充分利用这难得的、自由的、毫无功利的时光,给未来的人们"写信"。

  钱理群"一生裁为四截"。前21年,算是"做准备"阶段,1939年生于重庆,在南京读小学、中学,在北京大学亲历"反右"运动;中间18年,在贵州教书,在社会底层经历了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1978年重返北京,在北大教书育人,写下多部研究鲁迅、周作人等人的著作。2002年退休后,回归中学和贵州。教育是钱理群一生的关键词,他为教育上下求索、不停奔走。

  学生余世存称钱理群是"真正意义上的堂·吉诃德,一个执着于理想和信念的精神圣徒"。钱理群身上带有那一代人的烙印,要反抗一切压迫、剥削和奴役,但也自知局限所在,明白乌托邦虽有价值,但高悬于彼岸,这其中的张力,恰为他一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初心

  读小学时,“就在教师那一栏签了名”

  在南师大附小读书时,钱理群就朦胧地梦想着当教师。事实的确如此,他读北大,在贵州边远地区教书,重返北大,教育一直是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钱理群实践了大学教师到中小学教书的"五四"传统,他到南师大附中讲鲁迅,却因高考,听课学生从人满为患到寥寥二三十人。不过,最后留下来的学生以自由、独立的学习与思考,带给他安慰。此后,钱理群又去了贵州,试图把"种子"播撒在农村。

  2002年,他从北大退休,眼见中小学应试教育下的种种弊端,又介入进去,高举理想主义旗帜,团结"真正的教师",展开改革。

  新京报:从北大退休之前,你已介入中小学教育了?

  钱理群:我介入中小学教育时间很长了。对于教育,我第一个梦是在南师大附小的时候,那时有个题目,问"长大了做什么",一个美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很多职业,我当时就在教师那一栏签了名。那时候特别佩服我们的小学老师,最早的梦是想成为像他那样的教师。我第二个梦是文学家的梦,想搞儿童文学。第三个梦就是学者的梦,具体是在大学中,来传播和讲鲁迅时开始形成的。

  我当了18年中学教师。实质上,我一直关心中小学教育,当然后来介入是一个偶然的因素。简单地说,刚介入,就遇到很大的阻力。当时有个电话直接打进来就问:"你好好的在北大当你的教授,来我们的地盘干什么?"我当时的反应就是你越赶我我还不走了。后来,我便以民间身份介入。

  中国的改革问题向来缺少自下而上的过程,都是依靠政府,没有民间基础。那么,这个时候,我变成了一种自觉的介入,把这当做一个事业,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件事情。其实,"五四"时期就有中小教育改革,介入中小学教育跟我的专业也有关,就是我研究鲁迅,接着鲁迅往下做,进一步传播鲁迅也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和我的专业结合起来。

  新京报:有一个说法是说,你是在南师大附中传播鲁迅的时候出现了一些状况,遭到了困境之后,然后才去的贵州。

  钱理群:这个说法太简单化了。当时在南师大附中讲课,王栋生老师认为是非常成功的。那时去听课还得申请、批准,一开始报名的非常多,后来越来越少。一个原因是时间问题,要在下午四点之后,有时候我就要坐在那里等。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后来是一个学生来信,说您不知道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来听您的课的,我们非常想听您的课,但我们面临一个难题,就是高考。我们上一堂课还在课堂上,老师说:"你们不高考是不行的。"但是,下一节您的课,就是让我们远离高考。我们很喜欢您的课,但我们希望高考之后再来听您的课。

  后来,有二三十人坚持下来。其实,我觉得来太多人不正常,二三十个才是正常的。而且,我发现中学生对鲁迅理解的程度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

  当然,从整体来考虑,中国城市里的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应试的阶段,到了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的地步。我是不是应该到基层到农村去?但到了农村是我自己讲不了课,只能(给教师们)讲讲我的理念。之后,我把关心的重点转移到农村,我到了贵州,但说实话,也只是关心,没有更好的抵达--好像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我觉得我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后来,我的工作变成了支持第一线的老师,以我自身的教学资源去支持和帮助他们。

  新京报:教育改革势必要依靠这些第一线的你所说的"真正的教师",问题是要怎样才能产生这些真正的教师?

  钱理群:第一条,是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的,以学生成长作为全部教育出发点和核心,也是自己的目标,而且从中得到意义。第二条,是真正爱读书爱思考的。

  因为现在,除了教科书,学生都不读书,老师也不爱读书。我们要提倡和推广教师组织的读书会。现在南师大附中就是这么做的。这些读书会起到的作用,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激发一些理念,从而扩散。这些老师也很孤独,他们就自己来做这些。比较可喜的是,还有一些已经毕业的年青人,不满足于现状,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局部改变现状,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件事情--年青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成长,我甚至认为这是中国的希望。

  对于"真正的教师",我研究过一些典型,他们是成功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接触的这些老师,既有大城市的,也有边远地方的,他们各自境遇都不一样,有的人很幸运的成为了名人,大多数仍然默默无闻,还有几位已经退出了,我认为都是正常的,他们都产生了自己的价值。还有一位马小平,他已经去世了,影响力也很大。

  新京报:进入中小学教育这么多年,你常用"失败"来定义它,那么有没有一些成功的地方?

  钱理群:我用"屡挫屡战",不是"失败";我对我介入中小学教育,我这一生,都用这个词语:屡挫屡战--回到我们的主题就是,屡挫屡战,初心不变。有挫折才有成长。没有什么一帆风顺的事情,有坚定的信念,就能屡挫屡战。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钱理群 扬善 课堂 甘肃轨道学校 兰州轨道技校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兰州铁路学校 高薪就业 定向招生 大专 2015年招生简章 地铁专业 高铁乘务专业 乘务员专业

精彩专题 MORE >
升学渠道 荣誉榜单 普高班

中国将历史性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牛津研究︰若想睡眠好 可在黑暗环境中刷牙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