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反家暴,立法之外咋跟进

发布时间:2015-09-07 10:30:19

浏览量:

分享到:

    别忽视童年的阴影

  家暴问题,除了聚焦女性,不能忽视儿童。有个朋友为人很好,却常常打孩子。后来他写道,“每次大怒过后,父亲当年的影子总会在眼前闪过。现在才知道,最可怕的不是小时候那些皮肉痛,而是那道阴影如此顽强持久的投射。”

  对孩子“施暴”,没有哪个家长是“天生的”或“不得已的”。那种“不打不成器”的传统观念、成人权威的不容挑衅、社会高压下无法纾解的自我情绪,都是滋生儿童受暴的土壤。然而,许多人并没意识到,除了受到伤害后的惊恐眼神,或许孩子心中也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痕。

  有心理阴影的成人和被家暴影响的儿童都需要心理疏导,否则容易走歪路。一方面,为人父母要进行必要的自我教育,经常反省可以减少暴力冲动;另一方面,事后的心理慰藉很必要,不能伤害过子女后就不管不问。说到底,因“心病施暴”的问题要治,不能让童年停留在阴影之中。

  (@慢慢变蓝) 

  用好中间援助力量

  反家暴的法律设计雏形已现,措施具体、态度坚决、效果可期。但家暴具有一定“隐蔽性”,光靠法律这个武器恐怕还不行。为受害者护航,不妨借助柔化的中间力量。

  家暴问题诉诸法律,有人担忧“家丑外扬”,有人觉得“清官难断家务事”,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这样的世俗压力和心理负担,不仅纵容了施暴,也成了刚性惩治的阻力。借助社会组织等中间力量,则可以走出这种纠结。一方面,中间力量可为当事家庭和个人提供缓冲和过渡空间,在情感和理智之间有让步的余地;另一方面,即使无法挽回,社会组织也可作为调解力量、法律援助力量,让受害者不至于陷入无助的地步。

  比如,发挥心理调节师等社会力量的作用,为有家暴倾向的人提供心理辅导;建设公益性的情绪宣泄空间,有助于施暴者释放部分戾气;提高社区调解水平,有利于缓和矛盾。不过,由于缺少强制性,借助中间力量有时候无法让暴力停止。因此,如何先摁住施暴者的拳头,是更现实的问题,也是治本之策。

  (@高创) 

  走出“因恶致暴”循环

  家暴是一种恶习,但往往是因为其他恶习而起。我认识一个木匠老杨,年轻时沾上赌博,辛苦挣的钱都败光了,争吵之后就打妻子。后来,老杨戒了赌,在镇上开了店,日子慢慢好起来,再也没打过老婆。这样“因恶致暴”的事不在少数。

  有家暴的地方,往往会有一个沾点恶习、心理扭曲、不负责任的人。比如,一方配偶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久而久之,恶习越来越多,最后堕入“恶习致穷,因穷施暴,以暴为恶”的负面循环。家暴之所以难以摆脱,就是因为它往往与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环境中的下拉力纠缠在一起,变成一个多方位的社会问题。

  向家暴说“不”,首先要向恶习说“不”。从这个意义上讲,反家暴入法是一个明确的社会信号,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当前,需要给实施家暴的人更多法律的、舆论的压力,尊重家人、爱护孩子,相信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能杜绝“家暴”。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甘肃轨道 兰州技校 榆中校区 高铁乘务 甘肃技校 就业好 职业技校

精彩专题 MORE >
升学渠道 荣誉榜单 普高班

郎平:感谢大家一路相随 女排的路还很长

留住老师,办好乡村教育头等大事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