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级的输出是产品,其次是技术,最终则是标准的输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高铁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高、在建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的国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国高铁企业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受到了极高的认可。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1.6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六成以上,高速列车保有量1500多列,均为世界之最。这些足以证明中国高铁在产品质量和技术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然而,高铁驶入“德国站”,更多地还是依靠标准建设。近几年中国高铁飞速发展,实现了从“弥补”到“赶超”再到“引领”的华丽转身,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标准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如果一个企业只是标准的执行者而非制定者,那么这个企业在行业中永远都是二流的,这对于中国高铁也是一样。国家铁路局批准发布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已经于2015年2月1日起实施,这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了标准支撑。如今,中国高铁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建设模式和标准,而且正在进行系统化整理,在推广高铁“名片”时,要烙印上“中国标准”,让高铁标准建设“出海”,做到“墙内开花墙外香”。
众所周知,德国人是非常严谨的,能够得到德国人的青睐只是万里长征中的一步,要想在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还有更多工作需要做。中国高铁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万不可自满于现在的成绩,要借势加快发展,不仅要输出高铁列车,还有输出发展的理念和标准。面对全球高铁产业这块“大蛋糕”,中国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自己的标准,在为各个国家送出高铁“名片”的时候,在上面烙印上“中国标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