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既是对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要求,又是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为世界舞台提供智慧和方案的重要支撑。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我们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思想。
立德树人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充分体现,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对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总体要求。2014年,习近平同志对职业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职业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围绕立德树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形成了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办学方向,以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以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发展模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立德树人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基本素养培育环节的成效日益显现,“人生的乐观态度”“积极努力、追求上进”“乐于助人、参与公益”等素养提升比例连续三年增长,高职学生展现出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应该看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实质上使得职业学校教育可以将职业培训融合在内,这种办学模式强调必须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教育为己任,让年轻学生都有机会接受普通学校教育并掌握就业技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必须坚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具有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双重特征,要为国家培养大批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肩负着助力城乡基层岗位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任,更应重视立德树人。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职业教育方面的重要体现,明确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定位。中国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我国《教育法》关于“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明确要求,立德树人是根本要求。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承担着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对缩小城市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鸿沟具有非凡意义。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近1 60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0%,形成覆盖城乡的学校格局,为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相对贫困地区学生提供了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机会;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超过1 000万人,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院校布点不断向中小城市延伸,形成了覆盖区域广泛、分布更加均衡的院校网络,为城乡居民“在家门口上大学”提供了极大便利,成为服务区域、缓解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重要力量。我们已经连续六年发布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院校每年300多万名毕业生中85%以上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52%来自农村家庭,而广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为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有效缓解了乡村医护人才和乡村教师等短缺的民生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坚持立德树人的新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在不同阶段致力于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职业院校学生适应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提出建设156项重点工程,同时决定建设一批与其匹配的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就是为了培养与重大产业发展对接的技术技能人才;199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提高青年就业能力的同时,大力提高适龄青年的高中教育普及水平,形成年轻人的发展后劲;1999年开始大规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把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掌握就业技能相融合,既为年轻人提供高等学校的入学机会,又让他们学会就业技能,毕业后顺利就业,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对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更加需要职业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教育供给。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兼具良好品性、表达沟通、技术技能、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适应国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需要,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面对智能时代的到来,面对产业升级和职业岗位变化的提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培养学生的发展自信和健全的人格,是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环节。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有效开发人力资源红利,包括转型初期的劳动人口红利和转型后期的技术技能人才红利。中国职业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经验是,高度重视一大批来自农村家庭的年轻人重新确立发展自信,而伴随学生自信心的恢复,他们看待社会发展的眼光和学习态度相继发生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模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技能才会有效提高。阿里巴巴马云在2017年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上提出,“我们应该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去培养孩子,应该教孩子去学习EQ(智商)、IQ(情商)和LQ(爱商)”。面对急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工作世界,确立发展自信和健全人格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中国职业教育作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必须更好地回应这一要求。伴随我国普通高中和大学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主动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比率明显下降,职业教育面对生源变化的挑战,有效提升学生的发展自信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例如,上海城市科技学校的顾王佳同学,在初中时曾是差点和老师打架的“学渣”,但在中职学校,通过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奖牌,并多次获得上海市政府奖学金、国外游学机会等,找回了发展自信,改变了学习态度,当他受邀在初中母校毕业典礼上发言时说,“无论是上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都是一种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和自己的擅长,并不是只有读普通高中这一条出路;职业学校的魅力恰恰就在于‘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问题学生”的成功逆袭,是从职业学校的老师们帮助他找回发展自信开始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环节。让学生有机会接受高中及高中后教育并掌握就业技能,帮助青年找回发展自信,正是我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贡献。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