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是,这个装扮简洁清新的姑娘需要一直坐在轮椅上。见到董明时,她正在武汉一家社区养老院里和一个性格孤僻、不爱跟人打交道的老人家谈心聊天,聊到最后,这个谁都不愿意搭理的老奶奶在她面前潸然落泪。
“还是董明有办法”,养老院负责人竖起了大拇指。
各种媒体上,关于董明2008年以专业心理辅导志愿者身份参与汶川地震赈灾活动及灾后重建、成功唤醒2位植物人、使5位父母双亡的孩子开口说话、让40多位重度残疾人重拾生活信心的报道铺天盖地。
“你这个样子好像也需要别人照顾,怎么能去汶川抗震救灾?”记者忍不住吐出了疑问。
“你知道心理疏导最基本的原则和前提是什么吗?”董明反问了记者。
“是心理认同,是心理医生与被疏导者之间的信任机制。”地震发生后,董明先是把一万多元的治疗费捐了出去。当看到电视里播放急需专业的心理辅导志愿者的消息时,董明生出了前往重灾区一线做心理辅导的想法。
“在震区,很多以前生活优越、充满自信的健康人因为灾难一下子要终身与轮椅为伴,这种巨大的刺激是正常人很难体会的。和我相比,很多心理医生的理论水平和造诣更高,只是在劝导过程中,病人往往会生出你们‘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心理抵触”。
在品尝痛苦与落差方面,董明的确更能走进这些灾民内心。
谈起曾经的痛苦经历,董明已经显得比较坦然了。9岁时一次受伤事故终止了她复制同乡师姐伏明霞成功之路的可能,长达十年卧床不能行动更不能言语的日子绝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痛定思痛,董明最终想明白了一件事,要学习,既然还可能一直活下去,人总得有点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这世上可怜之人太多,没有人应该为我受过的伤害买单,如果你渴望爱,你要先去爱别人。”
这样的心态让董明开始学习,一点一点增加自己的价值。她用10年时间自学从小学到高中的部分课程,还学习英语和日语,成为中央电大2007年秋社会工作专业学员,并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这期间,她上臂的活动能力大概恢复了50%,能坐起来了,语言能力也神奇般地恢复了。
董明的自强与努力感动着身边人,她发现,这种感动与激励是可以去帮助别人的,她开始投身公益事业,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她坦言,她从未想过靠自己去改变什么,“这世界自有规律,我能做的是改变自己,让自己多做一点,努力一点就够了”。
作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教师,董明现在的月收入是3000元左右,交给家里一半以后,除去基本生活开销,大部分收入都被她拿出来从事公益事业了。这些钱够吗?会影响正常生活吗?
董明用一个故事回答了这个问题,“有时候,我们缺的不是钱,而是爱和行动。只要有爱,捐10亿元和1000元是一样的。”
一次,董明带着闺密探访一所孤儿学校。闺密问一个小女孩:“小妹妹,你想要什么礼物?姐姐送给你。”小女孩想要个布娃娃。闺密慷慨地说“你想要什么娃娃?姐姐送你一个芭比娃娃吧?”小女孩不住地摇头。聊了半天才知道,小女孩只是想要学校旁边小商店里一个20多元的娃娃形状的抱枕。由于常年见不到爸爸妈妈,她只想把那个娃娃当成妈妈一样抱着睡。
“20多元,就给一个孩子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董明感慨地说:“志愿服务要的不只是捐款这些形式而是认真做、用心做。”
每次参加义工服务,董明都会把自己收拾得整洁干净,在她看来这是一种正能量。“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看到我的干净、美丽与笑容,本身就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向上。”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