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工匠精神”培养人才 产教融合成就学生

发布时间:2016-09-18 10:58:06

浏览量:

分享到:

作者:顾秋萍出自:扬子晚报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1日

 

钮雪林书记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授旗

 

 

曹毓民校长颁发毕业证书

 

6月30日,苏州市光电缆行业大学共建签约揭牌暨“郑和计划”启动仪式在苏州市职业大学举行。学校与市光电缆业商会联合共建苏州首个行业大学——苏州市光电缆行业大学,率先开创了“校商合作”新模式。

 

“2016年是我校的‘校企合作年’,将在校商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苏州市职业大学党委书记钮雪林表示,“十三五”期间,苏职大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力推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等五大重点建设工程,全力建成立足苏州、面向江苏、辐射全国,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应用型地方院校。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立校之基、强校之本”

 

苏州市职业大学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已有100多年发展历史。学校现有石湖、干将路、潭山和吏舍弄4个校区,占地面积1262亩,设有12个学院(部),开设了涵盖理工、文史、艺术、师范、体育等科类共48个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3万余名。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牛鼻子。作为一所地方性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的根本任务。”钮雪林书记表示,当前,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大量实用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对接好市场需求,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也是职业大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6月8日,学校召开了第九次教学工作暨校企合作建设年推进会议,这也是学校第一次将教学工作和校企合作工作合起来召开的会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学校的立校之基、强校之本。”钮书记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学校在新形势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学校内涵建设的重点任务。

 

 

重磅出台12条实施意见坐实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曹毓民校长介绍,为扎实推进校企合作重点建设年工程,学校最新出台了《关于校企合作建设年工程的实施意见》,从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三个方面提出了12条实施意见。

 

在健全校企合作工作组织机构上,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对校企合作进行总体规划;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全面落实校企合作的项目规划、组织实施和项目管理。学校还将出台《苏州市职业大学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制定《苏州市职业大学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办法》,明确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等。

 

在拓宽校企合作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校企合作建设年工程行动规划了成立行业、企业学院、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大师工作室等七个任务。“年内建成4-5个行业、企业学院,探索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形式。”曹校长介绍,如机电工程学院与苏州轨道交通公司、江铃汽车有限公司建立相应企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苏州光电缆业商会等联合建立行业大学;商学院与新道科技联合成立企业学院等。此外,今年年底,将由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牵头新组建一个苏州光电产业职教集团。

 

 

共建企业大学助推校企合作纵深化

 

记者采访了解到,学校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积极探索和开展工学交替式、双元制、订单式等培养模式。就最近这一周,该校校企合作的步伐颇为紧凑,短短一周就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共建。

 

6月24日,苏州市职业大学与苏州市会议中心举行共建企业大学签约仪式,管理学院与会议中心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增设学徒制班级,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这是我校与企业共建的第一所企业大学,是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化、多样化发展的新突破,也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举措。”曹毓民校长说。

 

6月30日上午,计算机工程学院与江苏天创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企业学院的共建签约成立“天创信息安全学院”,为全省首家。6月30日下午,学校与苏州市光电缆业商会联合共建苏州首个行业大学——“苏州市光电缆行业大学”。“与企业共建将推动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提升我校竞争力。”曹校长介绍,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年内将实现各学院全覆盖,参与订单培养的学生数提高20%。

 

学校今年还将新建3—5个高水平、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机电工程学院的职教集团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自动化设备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学院的同策房地产综合实训基地,商学院的航天财税产品体验中心,教育与人文学院的好利来焙烤联合实训基地等。

 

2016年是校企合作重点建设年,学校将在“广领域、深层次、紧密型、重实效”上下功夫,做实校企合作。“但只是起点,不是终点。”钮书记表示,校企合作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要一直抓下去,通过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每年都有新气象。

 

 

用情怀滋润职大学子匠心

 

苏州市职业大学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上走出来一条适合自身发展、促进“政行企校”良好互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

 

“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认真负责、诚实守信、追求品质’的精神,我们要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在校实训基地、在企业实践工匠精神的平台和渠道。”钮书记介绍,每年新生入学,都安排到学校2500平米的吴文化园,感受吴文化中流淌着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学校将企业文化所要求的专注、敬业、持之以恒精神设置在专业教育中,邀请企业成功人士讲学,开展体验式职业文化培训,让学生受益匪浅。教育与人文学院在食品加工(焙烤)专业教学中,以实训现场为课堂,教师现场指导,学生边做边学。今年,该院刘聪、刘爽同学在第五届全国职业院校在校生西点创意总决赛中分别荣获金奖、优秀奖。

 

曹毓民校长表示,学校将继承“勤勇忠信”校训,(即“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忠于事业、信于社会”,“用情怀滋润学子匠心,让自信强健精神骨骼,培养现代意义的工匠!”

 

 

创新创业铸造学生出彩人生

 

技术创新实验室是学校面向学生的开放式、综合性实验室,集探索、创新与创业于一体,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教学改革,更好的引导和支持学生的课外技术技能科技创新活动,活跃第二课堂,搭建良好的创意创新创业平台。近6年来,团队教师取得了包括国家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的好成绩。学生作为第一专利权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参与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0多项。

 

桑明喆是2014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课余时间就喜欢窝在技术创新实验室里设计制作小发明。目前他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7项,进入实质审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项,进入实质审查国家发明专利32项,今年5月被评为“苏州市好青年”。

 

张敏轩、张泳磊、张明和阚毅是电子信息学院92级应用电气专业毕业生,分别在迅达中国的工厂、后端支持、前端支持、一线销售各个部门担任要职,虽已毕业20年,现在不但是同学、同事,更是工作和生活中的好伙伴。“我们是一个团队和整体”。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张欣表示,他们在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的发展之路,也是职大毕业生创新创业群体的一个缩影和典范。

 

江苏轩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由计算机学院08届网络技术专业一班的邹旋、曹能能于2014年11月创立的。公司主要业务是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方案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支持服务。发展至今,在全国区域,重点在上海、苏州、大连等地扩展业务。

 

“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首先要解决资金和办公场所的难题,在校领导的支持帮助下,2014年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邹旋感激地说,去年,公司发展遇到了人才需求的瓶颈,母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输送人才。虽然已经毕业几年,创始人经常会与李金祥院长等联系。2015年12月,老师专程到企业走访,与轩能科技公司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

 

管理学院的王钧2012年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都市一家企业安逸的工作,回到家乡茶园开始创业,先后获得省青年“科教绿洲”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省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组)三等奖、赣榆区“实干兴榆,巾帼先行”创业设计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荣获连云港市“创业明星”、赣榆区“三八”红旗手、石桥镇“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5年6月,王钧被授予“江苏最美大学毕业生”称号。

 

 

深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多年来,苏州市职业大学始终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办学,以工为主的专业设置与苏州产业结构对接吻合,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已成为人才培养的知名品牌。学校2011—2015届毕业生中在长三角经济区就业的分别达到99.37%、98.55%、98.16%、98.48%、98.44%,2013、2014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人数占3.3%和3.4%。

 

“江苏省丝绸织绣产品功能检测试验基地”是江苏省丝绸协会于2012年底设立在苏职大的省级丝绸研发应用载体。苏州市振兴丝绸产业专项导向资金的扶持和资助使基地建设中的研发工作和应用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基地实施了一批新技术研发项目,特别是在丝绸功能化技术的抗菌、防霉、光催化、真丝低温三防等9个应用领域上取得了研发成果,形成8件发明专利。

 

“试验基地利用我校学科专业交叉的优势,实施了专业技术上的跨界和融合,从而促使了丝绸功能化技术的深化和拓展。”基地负责人李世超教授认为,高校应该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在基地的建设中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的合作,加大对企业、行业和社会的服务,争取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5月29日,外国语学院小红帽志愿者陈泓锦、黄永媚等4名同学参加了“第四届中欧青年对话暨青年问题专家研讨会”志愿服务工作,充当交流的使者。近年来,小红帽志愿者圆满完成世博太湖论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二届中非民间论坛、第四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世界语言大会、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第四次中国与中东欧领导人会晤等大型赛事和国际会议。

 

钮雪林书记表示,“十三五”期间,苏州市职业大学将以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培养学生道德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适应能力和开拓能力这六种核心素养能力,为学生成长道路上,力求人生出彩而打下坚实基础。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职业教育

精彩专题 MORE >
升学渠道 荣誉榜单 普高班

“工匠精神”培养人才 产教融合成就学生

2018年教育部将支持地方建200所优质高职院校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