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升初”首次增加登记入学方式
今年“小升初”,有一个重要变化,那就是首次增加了登记入学的方式,鼓励学生按自愿原则就近就读一般初中。届时,各区将优先保障这些学生入学。
市教委负责人解释,此举是为进一步促进“小升初”就近入学,推动教育公平。对于愿意就近进入一般初中校的学生,允许其采用先登记志愿的方式,如果这所学校最终登记人数少于总招生人数,学校将优先安排这些学生入学,其他学生“小升初”仍按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执行。
参加“小升初”登记入学的学生三年后能享受多项改革红利,今年,各校会提前告知小学毕业生,其中包括:到2019年,每所公办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比例不低于该校当年具有升学资格人数的50%;2015年统招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超过50%的公办初中校,2019年不再享受分配名额,低于50%的公办初中校采用定向分配到校的方式补足名额。
2019年贯通培养类招生计划以今年初一入学新生为基础,平均分配到每所公办初中校,确保各校10%左右的学生将获得贯通培养录取机会。同时,2019年参加分配到校名额招生的学生均须参加当年中考,中考成绩达到500分且在同一学校具有连续三年学籍的考生可参加优质高中分配到校名额招生。
到2019年,现有的名额分配制度将取消,优质高中会把名额直接分配到一般初中校。届时,一般初中校将采用校内选拔方式,按考生志愿及成绩录取。录取成绩满分仍以580分计,由中考文化课成绩、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体育成绩组成,其中中考文化课和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满分为540分,按7:3比例计入,体育满分为40分。
2 特长生比例降至5%以内
今年,本市将进一步规范“小升初”特长生入学,要求“小升初”特长生招收比例降至5%以内。
去年,本市“小升初”特长生招收比例为5%,但这个比例是全市特长生的5%,其中不排除城区多、郊区少的现象。今年,本市要求这一比例下降至5%以内,而且每个区都要降至5%以内。
据悉,除市教委批准的可招收体育、艺术和科技特长生的学校原则上面向本区招收特长生外,其他学校一律不得以特长生名义招收学生。特长生招生项目和数量要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倾斜。各区教委要向社会公布特长生招生计划并统一组织特长生入学。
另据了解,今年本市小学入学政策相对稳定,凡年满6周岁(2010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按区教委划定的学校服务片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免试就近入学。全市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将每一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权限进行查询和监控。各区要公布学校的服务片区。
3 “1+3”试验不中考直升高中
从今年起,本市开展“1+3”培养试验,具体来说,学生在初二年级结束后进入试验学校,在试验学校连续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的学习。
“1+3”培养试验学校分为两类,一种是市级统筹类学校,共有6所,包括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北大附中(惠新东街校区)、首师大附中(首师大二附中校区)、北师大实验华夏女中、工美附中和徐悲鸿中学,前三所学校按自然班以1:3的比例面向城六区一般初中校推荐入学,后三所不进行指标分配。另一种是区级普通类学校,共有16所,包括鲁迅中学、北京化工大学附中、57中、大成学校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石景山学校等,这些学校面向本区招生。
据了解,这些学校的招生计划多达1955人。其中,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北大附中(惠新东街校区)各招400人,首师大附中(首师大二附中校区)招200人,北师大实验华夏女中、工美附中和徐悲鸿中学分别招70人、60人和50人。区级普通类学校招生最多的是57中,共招90人;最少的是古城中学,只招20人。
按照规定,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在同一学校具有连续两年学籍等条件的初二学生可报名参加本试验,未来不需要参加中考,可直升高中。如果学生不愿继续参加,可在初三退出试验,退出的学生可以参加当年中考,但不再参加名额分配和市级统筹类招生。
据悉,面试将突出素质教育导向,突出宽与活,避免学生参加各种培训班增加学习负担。严禁试验学校进行文化课笔试。
4 530分以上远郊学生全升优质高中
今年中招,本市正式实施“乡村学校支持计划”,该计划进一步向远郊区乡村学校倾斜,包括增加市级高中“统筹一”项目在乡村初中学校的招生计划。
据了解,在市级高中“统筹一”项目招生计划的基础上,本市将确保中考成绩在530分以上远郊区乡村学生全部进入优质高中校;远郊区乡村学生中考成绩在500分以上者,确保有半数的比例有机会升入优质高中。
本市贯通培养项目招生政策也将向乡村学校倾斜。今后,中招将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高级外语人才培养、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高精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融合培养等贯通培养项目中,将其招生指标直接分配到乡村学校。
本市去年在中考招生政策中首次增加市级统筹计划。其中“统筹一”指10所优质高中跨区招收368名学生。除东城、西城、海淀外,这些名额全部分配至各区初中校并适当向远郊区倾斜。
专家表示,中考招生政策的倾斜,为乡村初中校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学生在拥有更多教育资源的同时,其实际获得也将变得更为丰富。
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时间安排表
4月29日前 完成本市小学毕业生信息核对工作
5月1日起 开通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入学政策宣传门户
5月9日至31日 完成小学和初中入学信息采集工作
5月9日至5月13日 区教委受理回户口所在区和到家庭实际居住地所在区初中入学申请、审核、登记工作
5月14日至5月24日 完成初中特长生招生工作
5月15日前 各区启动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工作
6月10日前 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在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中完成跨区招生工作
6月18日至19日(周六、日) 小学审核入学相关材料
7月1日前 区教委将各初中校新生名单审核下发
7月4日起 各中小学发放新生入学通知书
9月1日至15日 建立小学和初中新生学籍档案
解读一:
连续三年在同一学校才可获优质校分配指标
2019年本市将实现每所公办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基本均等,今年通过就近入学的新初一学生三年后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将不低于50%。这是今年本市义务教育入学办法向社会和家长传递的一种清晰的政策导向,也是本市利用资源分配杠杆、考试内容杠杆和招生方式杠杆,破解“小升初”择校的突破口。
市教委负责人解释,通过区域优质初中教育资源的扩大和赋予一般初中校优质“初升高”的机会,直接影响今年“小升初”甚至“幼升小”家长的观念和对就近一般初中校的认同,让就近登记入学学生明确看到三年后升入各所优质高中的机会,由被动派位变成主动选择,从而让就近入学成为常态,进一步解决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难题。
具体来说,通过在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供给侧加大市、区统筹力度,三年后将确保实现每一所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基本均等,比例不低于该校当年参加中招人数的50%,而且是以校内选拔为主,除要求考生中考成绩达到500分以上(含),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平时在校表现和综合素质。也就是说,三年后本市中招学生升入优质高中将实现“校额均等”和“机会均等”。
怎样确保实现“两个均等”呢?本市出台了系列配套措施,包括三年后优质高中统招批次招生继续沿用2015年方案,三年后优质高中范围及其统招规模与2015年保持基本一致,确保存量不变;2015年统招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超过50%的初中校三年后不再投放优质高中指标分配名额,低于50%的初中校采用定向分配到校的方式补足名额,补充部分的名额通过计划扩大的增量来解决;三年后“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等招生计划以今年初一入学新生数量为基数,平均分配到每一所公办初中校,确保各校10%左右的学生获得贯通培养录取机会。
举例来说,如果一所优质公办初中校在2015年通过统招升入优质高中的比例已经超过50%,那么,这所学校在2019年中招时将不再享受优质高中名额分配计划;而如果一所一般初中校在2015年通过统招升入优质高中的比例只有10%,那么2019年中招时新增优质高中投向该校的名额分配比例还将增加40%,一共达到50%。
有人认为,这样的政策设计是鼓励家长在“小升初”时刻意去选择一般初中校。对此,市教委负责人表示,其实没有这样的择校机制,只需遵循义务教育入学政策要求就近登记入学,让孩子努力学习即可。
此外,市教委推出的系列政策中还明确要求三年后参加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到校招生的学生均需参加当年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考生同时必须满足在同一所学校具有连续三年学籍等条件,这是为避免想通过中间转学等途径以增加获取优质高中入学机会的通道。
解读二:
上网可查进入优质高中机会
今年就近入学一般初中校的学生,三年后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将不低于50%,而且都是以校内选拔为主。以后“小升初”时,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可查询每所初中校升入各优质高中的名额。
目前,市教委已在官方网站(www.bjedu.gov.cn)推出专门版块——“北京市一般公办初中进入优质高中机会查询系统”,学生可用自己的教育ID号和姓名进行验证登录。进入平台后在检索栏中输入一般公办学校名称关键字检索,可以浏览该初中进入优质高中机会的相关信息,包括“参与中招人数”、“新增优质高中比例”、“新增优质高中人数”、“优质高中学校到校名额”等。
今年“小升初”,小学毕业生家长可在学区内就近选择一般初中登记,并能提前看到三年后入学优质高中的机会。三年后,一般初中校就近入学的学生中考成绩达到500分以上,参加校内选拔,综合表现优秀者将可直接获得优质高中的就读机会。
“就近入学学生明确看到三年后入学优质高中的机会,由被动派位变成主动选择,引导学生就近升学。”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校内选拔要加大体现学生平时表现的力度,更体现素质和均衡。”
随着中招政策的新一轮调整,2019年中考,对一般初中校的学生,除了校内选拔以外,还可以参加全区统考;优质初中校的学生,三年后中考升入优质高中就读的机会同样不减,将通过全区统考获得。
据了解,本市将继续通过考试内容、招生方式、资源分配三大杠杆,努力建设就近入学的新生态,确保就近入学成为常态。
解读三:
“1+3”引导“小升初”就近入学
从今年起,城六区一般初中校就近入学的学生,可以在初二学年结束后,得到优质高中校为他们准备的定量名额分配学位数,连续完成初三至高三共4年学习。这项改革试点面向城六区所有一般初中内、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在同一学校具有连续两年学籍的初二学生,被业界称为“1+3”培养模式改革试验。
作为扩大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举措,“1+3”培养模式将为一般初中学生增加一次进入优质高中的选择机会,将有效缓解热点地区小升初择校矛盾,引导更多家长送孩子在家门口就近入学。
从公布的首批“1+3”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及今年招生计划中可以看到,这项改革试点规模并不大。6月中旬,学生可在所在初中报名市级统筹类学校,各初中校按自然班根据计划数量,以1:3比例推荐并在校内公示。获得推荐资格的学生需要参加试点学校的双向选择。区级普通类学校的相关工作将在7月中下旬举行。
专家分析,在“1+3”培养模式之前,为了让更多一般初中校的学生获得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本市已实行多年中招名额分配政策。“1+3”培养模式试验计划将全部面向一般初中,或将成为“名额分配”政策的补充,从而在促进教育均衡上走得更扎实,确保教育公平理念在学生身上的实际获得。
对此,市教委负责人也明确表示,“1+3”培养模式绝非基础教育学制变化和考试招生改革政策,只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试验项目,旨在进一步打通学段壁垒和校际边界,形成多种形式的一贯制培养试点,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深化促进“资源优质”与“机会优质”组合分配,使学生获得更实在的“优质均衡”和“机会公平”。
2016年“1+3”区级普通类学校计划
西城区
北京市鲁迅中学 35 本区
月坛中学 70 本区
朝阳区
北京市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 50 本区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 30 本区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 25 本区
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25 本区
海淀区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 90 本区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东校区)70 本区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60 本区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 80 本区
海淀实验中学 80 本区
北京实验学校(海淀) 60 本区
丰台区
北京市大成学校 25 本区
北京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 25 本区
石景山区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石景山学校 30 本区
北京市古城中学 20 本区
总计775
(原标题:每所初中校都有半数学生升优质高中)
每所初中校都有半数学生升优质高中 (记者 贾晓燕)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市 初中 高中 甘肃轨道学校 兰州轨道技校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兰州铁路学校 高薪就业 定向招生 大专 2016年招生简章 地铁专业 高铁乘务专业 乘务员专业